职业教育是一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而言,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人口与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背景下,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打造一支高素质劳动力队伍,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据教育部门统计,2018年,全国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在校生2685.54万人。与此同时,劳动力队伍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可以说,我们的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国际比较上来看,我国业已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在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比例(职普比)均值在0.5:1左右,而中国达到0.65:1。值得关注的是,在德国、韩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近些年来职普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转而更加重视普通高中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过去的追求规模转向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与此相适应,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必须从片面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特别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科技浪潮,对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首要的是要厘清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必须坚持走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道路,密切校企关系,防止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文凭”、办学理念向普通院校趋同的倾向。只有办出优势、特色,职业学校才会有更大的吸引力,才能满足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最后,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优质生源加入职业教育队伍。良好的就业和待遇是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的法宝,应当允许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畅通劳动力市场供需信息,努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精准度。(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