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怀化少儿春晚大家庭又迎来了优秀的小演员。优美的动作,悠扬的琴声,清韵古筝培训的同学们在古筝面前,将情感融入演奏中,古韵悠长。少儿春晚导演组也不自觉被这群孩子吸引住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节目背后的故事吧!
器乐:钢琴、架子鼓、葫芦丝、古筝、吉他、小提琴、贝司、手鼓、巴乌、竹笛、萨克斯
清韵古筝艺术中心成立于2011年,中心面积200多平方米,中心教学环境温馨整洁,艺术气息浓郁,设有专业教室和独立琴房、演奏厅,是一所以培训为主的艺术中心 。
今年寒假还是老规矩,老师会发起练琴打卡比赛,并且将练琴任务发布在群里,放假期间上传打卡视频至少3次至任课老师群聊,就能获得一个diy手工灯笼,并且老师都会做出点评。
继清韵茶社2020年招新大会结束后,12月11日(周五)下午4:20,在茶艺社培训室中开展了茶艺社插花培训课,这是萌新们第一次接受社团的理论知识,同时标志着清韵茶社在招新之后的正常运作。
本次课程在成员们的热情中娓娓结束,社员们再次感受到了茶艺、插花艺术的魅力,相信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可以在清韵茶社中学习更多的茶艺知识,感受茶艺魅力,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次茶艺课吧!
优秀的师资团队,拥有一批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老师。本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培养艺术兴趣,陶冶情操入手。让学生在音乐世界中尽情畅游、快乐成长。2014年8月,清韵部分钢琴学生成功举办钢琴音乐会。
清韵古筝培训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古筝舞台,怀化市少儿春晚这个面向全市优秀艺术小学员们提供的平台,自然也成为了学校和学生们的首选,能登上少儿春晚的舞台,相信小学员们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期待大家在少儿春晚舞台上的精彩表现!
茶艺与插花艺术可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茶道中的插花艺术,它既能延续东方式插花的人文艺术风格,又融入了茶道之神韵,别具特点。中式插花以天、地、人为基础,六种插花方式以及六大插花花器。插花艺术,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清韵艺术培训中心是一所专业音乐、舞蹈、器乐、戏剧表演、语言艺术、培训机构,中心配有专业的教学设施及优美的教学环境,(中心面积310平方米,拥有专业舞蹈教室2间,声乐教学室1间,多功能教学室一间,琴房4间)。率一流专业教师以“专业、专注”为理念,以“学生为本,质量为先,打造精品艺术教育”为办学宗旨。让学生在艺术的道路上积极、自信、快乐、成长!
本中心常年与福建少儿频道福建教育频道合作,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少儿频道授予“众筹公益计划”爱心合作机构称号,闽台少儿网络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合作单位
本次课程由社长孙楠讲解,以副社长陈静及其他部门部长合作辅助教学讲解,开启了新课程的讲解。
清韵古筝艺术中心保证教学质量,推荐优秀学员参加省市、国家级的各项赛事多次获得优异的成绩。
周日7:00、12:00、18:00、20:35、23:55
自2012年成立以来,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经过不断探索与努力,清韵艺术培训中心教师在艺术教育及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舞蹈方面:由本中心教师创编的舞蹈多次在全国、省、市、区的比赛中获奖。其中创作舞蹈《劳动变奏曲》获第六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金奖,并获最具创意奖;创作舞蹈《小脚大愿望》获第十届CCTV少儿电视大赛幼儿组铜奖;《山娃》、《茶小子》、《快乐绘未来》、《古井声声》等舞蹈多次获得省、市、区的一等奖。在声乐方面: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第十届“蒲公英”青少年声乐比赛获得一金两银的成绩;在广佛肇第一届校园艺术锦标赛总决赛中,获得儿童B组总冠军,儿童A组、B组亚军,一个季军的成绩;在“我爱佛山•唱响全城—2012年音乐文化节”的声乐大赛中,学生获得“佛山十大”歌手的称号;在第二届“惠美庄“全民歌手大赛中获总冠军;在2013年广东省快乐阳光“童歌会”的比赛中获得儿童A组、B组、C组三金的优异成绩;2014年广东省快乐阳光少儿电视大赛获少年组、儿童组金奖;2014年获佛山市电视台主办的小星星少儿才艺大赛金星奖。在第四、五届凤城少儿才艺大赛中,学生包揽了声乐类前几名的优异成绩。经全省的选拔,学生还为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广州举办的“魅力中国”巡回演唱会伴唱,同时还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大风车栏目的录制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经常代表顺德区参加佛山市五区的各种大型文艺晚会及公益性文艺晚会的演出,并获得各界人士的好评。
清韵艺术培训学校是以艺术培训为载体、以交流、展示为特色、以规范管理为手段。以快乐教育、服务社会、提高大众艺术素养为目标,是一家大型的多元化、多功能综合培训中心。
当所有的竹篾准备停当后,就开始进行编织了。编织是华州竹编成型、惟妙惟肖的关键因素之一。午饭刚过,邢都看和老伴就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忙碌开来。只见他手执篾片,灵活自如地编织着,一条条带着竹子清香的篾条在手中来回穿梭。一根根竹篾,被编织成相互交叉的菱形图案,踏好底子,再编织成框架,做好造型。待编织到一定高度时,再把编织成的高低不等、长短不齐的筛子沿茬子,像编辫子一样一根一根包严形成一道道整齐有序、相互交错、美观的花纹。在一连串看似简单又有节奏的动作后,一个竹篮雏形慢慢呈现。 家中一方小小的角落是邢都看的“工作室”。马蹄篮、染色竹筛、馍篮、竹笼……各色竹器看得人眼花纷乱,诠释着平常山里竹子的别样“人生”,让人感慨其匠心之独到。“华州竹编基本上都分布在沿山地带,高塘镇有我们南堡村和王岭村、杏林镇有龙山村、瓜坡镇有黄家村、大明镇有崔马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我们村上有上百人会做竹编。”老匠人满满的底气,正是源于40多年技艺的积淀。十多岁时,对竹编技艺有着浓厚兴趣的邢都看,开始跟着村里的长辈们学习这门手艺。没想到,竹编这碗饭,一捧就是一辈子,从竹笼,到竹篮竹筛,都是他的拿手好戏。于绵长时间中,邢都看打磨出了“顺理成章”的匠人手艺。“早上起来破篾子,晚上就有编织好的成品。看着每一天的成品,我心里很有成就感。”他说,一个直径约六寸的竹编馍碟子,做起来看似简单,其实需要32根竹篾,需要花费一至两个小时。一天下来,他和老伴两人能做十多个。虽说被竹子划破手是经常会遇到的事,可看着自己辛苦一天的成果,心里还是很欣慰。 2015年7月,华州竹编成功申报为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破篾到编织,一根平凡无奇的竹子,在独具匠心的打造中,那潜隐于物件上的温情与灵魂,那是难以在流水线复制的商品上嗅到及触摸到。先祖的技艺,随着时光流传到邢都看手里,于他而言,竹编不仅仅只是一门讨饭碗的手艺了。细细薄薄纵横交织的竹篾,翻飞穿梭的都是心中说不尽道不明的来来回回情丝,一丝又一丝……“我有责任更有义务,让这门手艺传承下来。” 一根平淡无奇的竹子,编织出生活的琐碎与美好;一根平淡无奇的竹子,蕴含大能量创出一片大世界。如今,华州竹编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当地人用竹子制作竹笼、馍篮等十余种手工产品,具有生态环保、经久耐用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地通过走出去开阔眼界,扩宽思路与引进来强化培训,提高技能相结合,加快竹编产业发展。去年2月份,在第九届西部(杨凌)农资农产品暨农业电子商务交易洽谈会(简称“双交会”)上,手工艺人用青竹通过各种变换,编织成了龙、鸡、壁虎、知了、乌龟、螳螂等各种小动物,一个个造型惟妙惟肖的竹编小动物吸引了众多参展客商的目光,让华州竹编火爆现场。“去年11月,区上组织我们非遗传承人外出学习,看看其他地方的竹编技艺,带我们自查找差距,让华州竹编越来越好。”采访中,邢都看说,他们时常会去外地研修学习,一方面加强修为、提升技能,一方面开阔眼界、积累经验,加强产品创新能力和对接市场能力,为华州竹编技艺注入了更多活力。当地还成立了竹编产业专业合作社,将竹编艺人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以“合作社+公司+竹编老艺人+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加快竹编产业带动脱贫的步伐,让竹编产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势头。目前,华州竹编带动就业1000余人,年产值2000余万元。今后,华州竹编还将依托少华山生态旅游、华州红色旅游等优势宣传,在匠心传承中造福当地百姓。 “我和老伴两个人一起做竹编,虽说辛苦,但是一年下来也能挣上万块,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确实是一件好事情。”对于华州竹编的发展前景,邢都看一直持有乐观态度。他相信,华州竹编的好前景,会给一方百姓带来“好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