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对中国的茶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愿意学习并且亲身去实践的,我们的课堂最适合您!“以茶结缘,以茶修心,以茶入道。”学习加实践,理解茶的本质,通过我们的学习班让您了解茶的真谛。
火塘光暖,陶罐香沸。春歌留客,春茗对酒。煮茶论道杯中语,围炉夜话至天明。
暴风雨突如其来,席卷了整个山寨。雨后宁静安详的夜晚,屋内的人儿渐渐睡去,窗外蛙声一片。
下午是红茶的审评,也是对上午学的知识实践性的运用。老师带我们审评了三轮红茶,前两轮是国内红茶,最后一轮是国外的红茶,红茶的茶叶审评取干茶三克,冲泡时间定为五分钟,水温为100度。
陈嗣君,国家一级茶艺技师,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茶艺竞赛裁判,考评员。
上午的课是理论知识,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红茶的起源,发展,产区分布,品种,制茶工艺,和一些关于红茶的历史冷知识,最后附赠了几篇和红茶有关的小诗。
“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花,但须臾即就散灭”,这是书上对茶百戏的描写。同学们的粥面做的极好,咬盏时间长,这美丽的图画并没有顷刻间散灭,而是一直保持着。
老师的细致解读,让我这个茶叶小白了解了红茶自创制迄今的发展史诗。关于红茶,据查证,最早的红茶出现在明朝末年的武夷山,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鼻祖,是当地茶人在偶然间发明制得。一经发明,便赢得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青睐,他们不吝用最美丽的辞藻来歌颂这片来自东方的神奇树叶,因此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诗。
简单概述了我国红茶的发展史,最有趣的还是陈嗣君老师说的茶叶冷知识了,老师问,英国人在制作奶茶时是先倒奶还是先倒茶?同学答曰先倒奶。老师说世事无绝对,如果是当地产的骨瓷杯,是先倒奶,因为茶水温度高,会将骨瓷杯烫开裂。但是来自中国的瓷器则不用有这种担忧,所以一些英国贵族会先倒茶(证明我这瓷器来自中国呦~),同学们都表示,我懂!这是赤果果的炫富。
第三次注水,茶沫较多,且堆积较厚,能紧贴碗壁,“咬盏”情况较好,出现粥面,且茶沫许久未散。
这一下午红茶审评,最喜欢的还是祁红金针和鸭屎香型的红茶,不同的红茶都各有其特色和风韵。最后,引用陈慧聪老师的一句话“茶无定味,适者为珍”。
手工坊里早早燃起了炊烟,昨天放置在晒棚里的茶经过阳光晒干以后已经可以称重压饼了。在压制成饼之前,学员们泡了一杯自己制作的茶品尝起来,虽然仅是第一次制茶,但茶汤颜色味道都很正宗,茶厂里的周厂长喝了也连声称赞。
茶沫粥面形成后,便可在其上作画。优美的图画在细腻的茶花上慢慢浮现,好像要把我们带入另一个美丽的世界。同学们热情高涨,画出了不少美好的图画。前人今月,历史的气息悄然移步到我们身边,作画那须臾片刻是古今茶香的碰撞。
幽幽茶香,浸室宜人。在茶艺室一隅的体验深深印在我们的心里,是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茶人的路上无比坚实的脚印。
让学员实践正宗好茶和体验泡茶、喝茶的乐趣是教学中重要的一课!
沉浸在点茶之中,时间飞逝而过,短短瞬间这实践课便已结束。比起书本上生硬的文字,亲手试过之后才有更深刻的体会。
清汤香醇的绿茶
绵柔幽雅的红茶
明亮清新的黄茶
淡雅舒适的白茶
甘醇鲜爽的乌龙
明亮浓厚的黑茶
茶的品质优良,并且磨出的茶粉细腻,则击拂过后才能更快打出茶沫,并细腻无茶渣,点出香、甘、重、滑的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