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2011级本科生,2016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兰州大学第十七届研支团的团长。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排名
针对老人特性,提供营养健康知识咨询服务,主要在养老院等机构工作。
空腹时间较长会导致早晨血压升高,如果不吃止血管堵塞、出血和心血管疾病。
国家政策大力发展营养健康产业,需要专业营养健康人才,从2016起,连续颁发营养健康相关政策,国家政策大势所趋。
上海、湖北、福州等地正在火热筹备开班中,真正让营养配餐全国落地开花,营养师家人们敬请期待吧!
主要从事餐饮配餐,食谱开发工作, 主要在学校食堂、餐饮服务企业工作。
是中国抗癌协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整合医学心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肿瘤防治联盟康复直属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康复医学分会康复学组组员,中国肿瘤防治联盟甘肃省联盟口腔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及临终关怀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肿瘤防治联盟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康复医学会、省残疾人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筹)单位。
2017年5月,王玉教授在国际沙棘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大会上发言)
2020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成立公共营养师人才评价考评中心,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业
营养科前身为营养药膳科,成立于2012年,2012-2016年期间,共研发20余种药膳粥、煲等,2019年8月,正式更名为营养科,同年10月,营养科开设营养门诊,并在老年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普外科等科室逐步推行营养筛查与评估工作,如今已基本覆盖全院,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临床营养诊疗手段,丰富营养支持。营养药膳沙龙目前正在装修,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届时将针对院内、外开设营养药膳讲座、DIY烹饪培训班等。旨在建设兼有西医营养和中医药膳的“中西合璧”的营养科,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营养服务。
量化所有营养素的食谱的制定依据是中国食物成分表,但食材的生长环境、运输、储存时间都会影响营养素的含量,所以未必等于中国食物成分表的含量。依据膳食参考摄入量编制的量化食谱中,营养素含量均指的是生食材中的营养素含量,并没有考虑烹调造成的损失,也没有考虑到个体消化吸收利用的差异性,更没有考虑到个体工作压力、熬夜、环境等因素增加的营养素损耗。因此,即使所有营养素都符合依据膳食参考摄入量编制的食谱,都不一定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素的需求。所以,反复输入软件评估每种营养素是否达到标准,意义不大!
2019年人社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
1935年,我国生物化学家郑集曾经搜集了184对“相克”食物,从中选出14对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遇到的组合,用老鼠、狗和猴子做实验。他本人和一名同事也试验了其中的7种组合。在食用24小时内观察实验动物和人的表情、行为、体温及粪便颜色与次数等,都很正常,没有中毒的迹象。在郑集试验的“相克”食物中,就包括螃蟹与柿子、大葱与蜂蜜。郑集碰巧是我国最长寿的科学家之一,活了110岁。
拥有几十年临床营养配餐指导经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参与编写了《临床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实习指导》等专业教材,这样一位专业、严谨的老师,你难道想要错过吗?
拥有多年星级酒店营养美食研发经验,冬冬知味堂创始人,国家级高级烹饪师,多家媒体杂志嘉宾,让做饭变得简单、快乐,让您熟知营养、品味美食,一个众多营养师们追捧的烹饪营养大师,你难道想要错过么?
动物性食物、食用油等摄入过多,已成为慢性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山
在西北贫瘠的大山深处、在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常常有这样一群年轻人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支撑起三尺讲台,用青春与热情满足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用不眠不休的夜晚换得40分钟的精彩,他们是联结城市与乡村教育通路的接力运动员,在时光与心血的倾心奉献中为乡村教育注入温暖与生机,他们就是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后文简称“研支团”)的志愿者们。一份成功的事业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研究生支教团的事业需要一代代青年志愿者涓涓细流汇成长河,在兰大研支团里,有这样一群公卫人,他们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用脚步丈量陇原大地,用爱心温暖贫困学子,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在支教的道路上书写了兰大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第三天课程:美食摄影技巧、营养实操展示以及如何进行个人品牌营销。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院
主编《妇幼营养卫生》、《灾害公共卫生实用技术》;副主编《营养护理学》、《营养医学与食品卫生学》、《高校学生食堂安全控制》、《管理心理学》、《不同地区农村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手册-西北地区》;参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六、七版)、《临床营养学》、《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用)、等教材专著10余部。在AsiaPacJClinNutr、营养学报、JNutrSciVitaminol、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卫生研究、中国学校卫生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