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家称小儿科做哑科,认为治小儿病最难。因幼小儿童还不能语言,即使能语言的儿童,亦往往词不达意。钱乙通过四十余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了小儿的生理特点,并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诊治方法。钱乙在实践中认识到,小儿的生理特点:“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病理特征:“易虚易产,易寒易热”。所以,要攻克小儿病这道难关,必须对小儿的生理、病理有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颅囟经书中提出
测量方法 <3岁取卧位 >3岁取立位 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相差约lcm左右 身长(cm)=年龄×7+70
颅囟名词解释
诊断(1)常有受凉、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史。(2)咽喉肿痛,或咽痒不适为主症,多伴发热。
A.产伤与外伤 B.禀赋不足 C.注意力涣散,坐立不安
C.咳嗽,风寒咳嗽证 D.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不和证 E.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
刘弼臣走访过东南亚、欧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广交朋友,推动中医儿科走向世界。在许多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获得国际人体科学大会论文金质奖、国际21世纪中西医结合研讨会金杯奖、美国东方医学会学术交流会金奖、国际远程医疗大会金牌奖、九九国际学术交流金奖、2000年度世界医坛首脑才华奖、世界医坛创新医学理论奖。美国柯尔比科技情报中心授予他“国际著名替代医学专家”证书,他还被美国ABI学会评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500名人之一。
A.1/2张 B.1/3张 C.2/3 张 D.1/4 张 E.1 张
诊断: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颅囟经最早
在学习上,钱乙不泥于古,“不名一师”,灵活用药,善创新方,具有革新精神,如创制升麻葛根汤、导赤散、泻肺散,还有最为著名的六味地黄丸等。总之,钱乙在中医学上,特别是儿科方面颇有贡献。
颅卤经怎么读
原来钱乙就有羸弱的老毛病,自己不仅没有治好,而且病情还加重。他曾叹息说:“这就是‘周痹’啊,若侵入人的内脏就会死去,我大概是要死了呀!”不就他又说不久他又说:“我可以把病转到手和脚上。”于是就自己制作药剂服用,果然如他所说。后来,亲朋好友采到比斗还大的茯苓,他就按医方服用,直至吃完,使骨节健康如常人。后来他以病为由,辞官回家,为乡邻治病,从此再没有离家。公元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钱乙“召亲诀别,易衣待尽”,享年82岁。
《颅囟经》 中医世家
诊断要点☆: (前面有个表,跟咳嗽相鉴别) 确诊要点——简答
您的方子好像少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钱乙听后,笑了笑说:“怎么能忘呢?张仲景的方子是开给大人用的,而我的是开给小儿食用的。小儿阳气很足,所以我认为张仲景方子里的肉桂、附子两位益火的药可以去掉,就制成了这六味地黄丸,免得小儿吃后过热而流鼻血,您认为怎么样?”
《颅囟经》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小儿药证直诀·序言》也说:「小儿纯阳,无烦益火」,《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又强调了「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之说。据此认识,在治疗小儿疾病时,宜用清凉力避温阳药物。但亦有不少儿科学者,对纯阳之体的学说抱有相反的观点。如《保赤存真》的作者余梦塘云:「真阴有虚,真阳岂有无虚……此又不可徒执纯阳之论也。」罗整齐在其《鲆溪医论选》中论及小儿机体特点时也说;「小儿年幼,阴气未充,故曰纯阳,原非阳气之有余也,特稚阳耳!稚阳之阳,其阳几何?」他们在治疗上主张以扶阳为主,称为温阳学派。这两种不同的学术见解,形成了儿科领域中「以清为主」和「以温为主」的两大学派,至今在儿科领域仍有着深刻的影响。
A.参苓白术散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异功散加减
传染源: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季节:全年,冬春多见 年龄:6个月~5岁小儿多见。
问年龄 诊断:许多儿科疾病与年龄密切相关 治疗用药:药物选择、药量的多少。
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者,称为盗汗;不分寤寐,无故出汗者,称为自汗。
(2)常有感受风热、疫毒之邪或暴受惊恐病史。 (3)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